数电芯片设计道 堂堂连载!
第零章、前言
本文章为第三方撰写,仅用作教学参考,与课程安排无关。
因盲目 「参考」 本文内容而导致被评判为 「抄袭」 的,本人概不负责。
本文的设计工艺及设计思路可能过时,具体要求以 《数字集成电路专题实验指导书》 为准。
初次接触这门实验课,第一印象便是:引导呢?你宛如在玩一款没有新手教学的 「开放世界冒险游戏」 ,要通过摸索与尝试,宛如搭积木一样,从版图层向上构建,完成一整个芯片的设计。实验的过程无比,无比煎熬。我仿佛在做一场醒不来的噩梦,梦里全都是导不通的管子和缩不了的延时。
让我想到了一款游戏:SHENZHEN I/O
因此,在梦醒之后,我写了一点自己的感想,想着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一点参考。实验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学生操作的时候出了点问题。
本文所设计的芯片为SN74LVC112A
(后文以112A
)代称。
第壹章、上手
原理图及原理简析
从真值表可以知道,这是个下降沿触发的JK触发器。
那两个长条子是什么???
这就是这个JK触发器的核心:内部延时器,让信号通过四输入与非门之后有一定的时延。可以近似认为,在时延之后,JK触发器的下一个状态,四输入与非门的输出仍保持不变。
这里必须自己推一遍真值表,验收必定会问原理。
既然是时延器,那必然要求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延时相同。这一点会在后文讲解。
参数简析
静态参数
VOH/VOL
对于VOH/VOL,只需测量输出端的最高电平/最低电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参数均与输出级缓冲器的最后一级强相关。好的输出级缓冲器设计可以避免后续出现各种问题。 一般来说,低电平与NMOS的宽长比相关,高电平与PMOS的宽长比相关。
设计时,倘若最差情况(大电流下SS)满足,则其余情况应均满足要求。建议的余量为10% 否则就会卡在I=24mA的情况
VIH/VIL
对于VIH/VIL,老师给出的测量方法是:对输入端进行DC扫描,测量第一级反相器的输出。
一般来说,VIH/VIL比较容易满足。只要输入级缓冲器正常设计,都能通过。
Ci
Ci,即输入电容,测量方法为给一个输入端脉冲,测量脉冲上升沿时间内输入端口处的平均电流。随后套公式即可。
动态参数
设计时,需确保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对称,这要求每一个门等效之后的反相器,PMOS与NMOS的宽之比相同。
第贰章、尺寸设计
尺寸设计
标准反相器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尺寸就行。
,,即,.
则标准反相器尺寸为,,。
输出级缓冲器
考虑的情况:N管此时工作在线性区。
,
求得:,即.考虑的情况:P管此时工作在线性区。
,
求得:,即.
考虑延时是否满足,求得:。取最大值,即.
对于反相器放大级数,.
采用四级反相器链,则。实际尺寸向上取整。若考虑上升时间等于下降时间,则.
对于输出级缓冲器,延时时间由前几级的放大比例决定。
因此,若是在后仿之后发现VOH/VOL不过关,可以只调节最后一级反相器的尺寸。
输入级缓冲器
输入级缓冲器实际上可不加入,因112A
不需要TTL电平兼容。不过从设计角度来看,应该补全。
内部延时缓冲器
为使上升延时与下降延时延长相同时间,使用PMOS的宽长比与NMOS的宽长比交错的办法。举个例子:
级数 | PMOS W/L | NMOS W/L |
---|---|---|
1 | 3/0.3 | 0.91/0.35 |
2 | 0.91/0.35 | 3/0.3 |
3 | 3/0.3 | 0.91/0.35 |
4 | 0.91/0.35 | 3/0.3 |
第叁章、测试电路
其余测试电路大同小异,只需修改负载端和输入端。在测试延时的时候,根据测试电压的不同,负载电容也不同。要记得修改电容大小。
第肆章、版图设计
以下内容可能包含较多主观感受
- 等高
- 等宽
- 等距
设计版图时请 「务必」 考虑这三要素。
- 等高指的是各个门电路的高度差不多相同(建议控制在9-10um之间)
- 等宽指的是各个门电路的电源线宽度相同(尽可能大,建议>1.5um)
- 等距指的是各个晶体管叉指结构的间距相等,便于后续修改。
此外,布局不需要太过于紧密。宽度可以按照PAD的最小间距来安排(实际上是足够的),高度建议留出一点余量(10~15%),以备后期调整。
前期布局
图省事,我选择先拼好JK和缓冲器然后镜像对称到下面。布线的话,建议前期只用两层金属走线看您打过孔,毕竟三层金属的分比四层的高。不过做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预留M3和M4金属,为后续潜在的布线问题和电源线走线做准备。
电源线布局
一般来说,建议电源线放在中间,使用顶层金属走线,较为美观。建议宽度为10um。(大于10um会有额外的DRC要求)
输出端口布局
输出端口到PAD的布线请尽可能的宽,以避免发生电荷迁移效应,或是后仿时最大电流下VOH/VOL不过关。此外,请尽可能多地打上通孔,以便于通过大电流午安大电牛
版图总览
如果你看不清这张图,说明你导MOS管导昏过去了。
第伍章、后仿
没啥好说的,仿吧。记得多截图好往报告里塞。
第陆章、估算
嗯套公式还不会?真的是公公又式式啊你们有没有像我一样的公式啊我就想问
,
第柒章、后记
以下内容起警示作用,「请勿」 借鉴。
因 「造假」 而导致实验评分极低的,本人概不负责。
投机取巧
验收前,老师会让你提前在ADE环境中仿真好并保存好仿真波形和状态。
但实际上,保存当前仿真结果并不会保存工艺角信息。
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使用TT的工艺角来当成SS,使某几个参数「过关」。
对于电压和延时,情况从好到坏分别为FF、TT、SS,电流则恰好相反。
欺骗老师不可怕,就怕把自己都骗过去了。
抄袭
听说有些组把以前学长的库加到电脑里对着参考。可以理解,但你TM直接复制一份到自己的库里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第捌章、总结
引导是几乎没有的,老师是尽力帮忙的,课时安排是不合理的,芯片验收是毫不通融的,测试电路是能抄就抄的,设计原理是一头雾水的。
总结:傻逼才学微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