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小米?
前言
考上大学后买的K40终于退休了。
似乎是自然死亡?前一秒手机还在正常地播放着视频,下一秒手机就黑屏了,然而震动反馈和声音都在。之后,不论怎么折腾,屏幕都没有恢复。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拿去学校的维修点看了一下,老板很耐心地给我换了屏幕总成。插电开机——依旧没有反应。难道说是CPU虚焊了?又或者是调GPU降压搞得GPU出了问题?
反复摸索开机时发现,Fastboot还是可以正常进入的,然而小米手机助手并不支持Fastboot下导出数据。只能先fastboot reboot recovery
进入刷过的第三方rec,再接上电脑拷贝数据。因为是第三方rec,默认会将手机作为MTP设备挂载。
2021.7.15-2024.6.11 R.I.P
当时正值618。在一番纠结之后,还是下单了K70,没想到下一部手机还是小米啊。
我和小米
曾经的故事
我和小米的相遇,应该从十年前的暑假讲起。
那时,国内安卓手机的市场由三星牢牢掌握,一家独大。与之针锋相对的,是新兴的华为。剩下的还有HTC和酷派等,不过均不敌三星。记得家里的手机全是三星的。s1、s3、s4都有。我拿着父母淘汰下来的三星GT-i9300又是Root又是装八门神器,玩的不亦乐乎……当时,小米还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主打“白菜价卖屌丝手机”。
暑假去堂哥家玩,他的小米2S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运行软件和三星的猎户座处理器相比并没有太大差距,而价格却实打实的差了几倍。性价比高,这是我对小米的第一印象。
随后,是华为发布Mate7,号称“可以与苹果、三星三分高端市场”。或许是因为它是有良心的中国制造吧,家里也逐渐换了华为。从Mate7到P8Max,再到P10……换下来的手机自然归我。假期时,我依旧会刷机折腾玩。当时是2015年,可以说,正是安卓手机刷机最火爆的时间。ROM之家上,各式各样的刷机包和移植包都有——从MIUI到FlymeOS,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SmartisanOS(就是锤子OS);从安卓类原生到全仿iOS界面……我从最开始的Cyanogenmod的安卓5.0刷到RR,又刷回三星官方的4.4.4;从经典的三星五件套强刷到SD卡卡刷,从头到尾玩了个遍。
2014年,安卓5.0问世;一年之后,ROM之家便涌现出一大堆类原生——在当时,Material Design的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对比安卓4.4.4,它让人惊叹于界面原来还能这么简洁和优雅。于是,我整整用了三年的类原生不过是在另外一台手机上。不得不说,类原生+Xposed+绿色守护的方案是真的省电。打盹模式一开,一小时掉3%。下图于2016年在三星GT-i9300上实现。考虑到飞行模式的原因,要是算上移动网络耗电量的话可能会更多。
但我并不满意类原生的功能——它真的很简洁,但是太简洁了。即使是RR这种添加了许多特色设置的第三方类原生ROM,功能还是不够看。此外,云同步也不是很方便,毕竟绝大多数的类原生系统都是基于谷歌套件的,但当时谷歌的连通性并不好。因此,我将目光转向了国产ROM。看来看去,唯有小米的MIUI比较全面。
于是,初二的那个暑假,我给我的三星i9300刷上了MIUI7。
当时的MIUI,在众多的国产系统中算是非常惊艳的一个。虽然基于安卓4.4.4,但全然不像三星UI那样的“又笨又丑”。相反,从锁屏界面开始,MIUI就透露出一种“青春”的气息——很活泼很年轻,一如当时的小米。配合上小米专属的Xposed模块,真的可以做到“从内到外完全自定义”。
仍记得,晚上在床上偷偷刷《碧蓝航线》活动结果手机过热重启的情景;仍记得,中考前政治老师群发短信的提醒;仍记得,与初中同学出去玩时照片里笑到模糊的身影……得益于小米云同步,许许多多的记忆,在十几年后,再一次被重现。
父母又一次换手机了,退役下来的华为P10自然也归我了,但一年中都摸不到几次——因为怕我乱玩,性能好的手机自然归父母管理。这台“完全不能打”的i9300,便陪伴我走完了高中。得益于有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孔,我可以名正言顺地拿来当做MP3。刷个蝰蛇音效,再自己调一调音,三十几块钱的华为AM115也能绽放出异彩。
不得不说,华为的AM115在当时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半入耳设计、调教舒服的中频,听人声已经足够了。配上蝰蛇音效的低音增强已经能通杀不少耳机。唯一缺点就是高频太刺了。
还记得高二假期学考时,陪同桌在教室角落偷玩《口袋妖怪·绿宝石》,他还来了一次GBA联机结果进去对战一看发现御三家不一样;还记得抓创世神时没存档结果耗费了整整一节语文课;还记得每晚躺在床上爆肝动漫社的论文,写出了一篇5000字的V家调教指南;还记得晚自习时左手撑头偷偷听音乐写作业……
高二的同桌一直拿小米笔记写日记,从初中写到高中,再写到大学。设备换了一台又一台,唯一不变的,便是那云同步的笔记。对他对我而言,小米,承载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回忆,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选择小米。
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拉着父母去了家门口的金鹰,买下了2021年的性价比机皇——红米K40。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
可能是因为喜欢折腾吧,我一直对“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有好感。毕竟,MIUI之前的内测自带Root权限,而当时解锁BL也十分方便。用了两年后,我果断给K40刷上了官改ROM,从此开始了折腾之旅。GPU降压调频率、Magisk隐藏、冻结APP……折腾的不亦乐乎。
三年里,虽有小磕小碰,但也无妨。屏幕没碎、指纹正常即可。摄像头的镜片坏了,寒假回家自己修了一下。电吹风+刀片完美搞定。当时还买了两组备用,没想到再也用不到了。
2024年6月12日,我买下了红米K70。正值618,相比小米商城,京东便宜了100。东哥还有次日达,很是方便。考虑到运行速度,还是选择了16+256而非12+512。为啥? 存储这玩意可以靠云空间来进行理论上的无限扩容,但是运存没了可就真没了。 内存扩展?SWAP还是算了,又耗费闪存寿命效果又差,不如选择ZRAM,效率高一点。
为啥不看别家?曲面屏真不熟,我可不想拿着曲面屏打音游。为什么不等K80出?早买早享受嘛。况且再过几周就是实习,我也不想再花个几百元去修手机了。
性价比配件
不得不说,小米的配件是真多,而且便宜好用。不论是商城9.9一盒的“巨能写”,还是碾压众多杂牌、商城79秒送的10000mAh充电宝,小米都将“性价比”展现到了极致。就连新出的100wGaN电源适配器(非手机充电头)MDY-16-EL
也是,极低的纹波、UFCS支持、全胶灌装散热……199的价格不算便宜,但考虑到走售后维修渠道购买只需100就可以拿下,称其为顶级性价比充电头也不为过。有一种生态链,叫小米生态链。
售后渠道购买需要你提供笔记本的SN码,在“小米商城”预约线下维修后过去购买就行。如何获取SN码不做赘述。
此外,充电相关的配件也是十分的便宜。可能因为小米的快充就是基于PPS魔改的,它不像蓝绿厂那样和充电线、充电头绑定。小米手机兼容大部分的PD快充(虽然只能到27w),充电头也是十分的便宜。感谢酷态科(原ZMI团队),让我们能用上100出头的120wGaN充电头。至于充电宝,那更是不用提。和其他两家动辄三百、功率才66w的充电宝相比,酷态科可谓是大功率充电宝中的一股清流。酷态科10号电能棒,120w输出/90w输入,京东自营199.有谁能拒绝一条士力架大小的高功率充电宝呢?当时首发之后就非常期待,准备入手。之后趁着双十一拿下。然后就出了15SE,249元20000mAh,不过好在10号确实小巧,出门携带也很方便。毕竟那个TFT彩屏是真的吸睛。
后记
2024.08.26
K70的屏幕残影太严重了,玩音游时感觉更为强烈。只能说国产屏幕真不如K40的三星E4,你大哥永远是你大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