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荣幸能成为亚冬会工作人员,为亚冬会出一份力!

提前两个星期就到哈尔滨来了,过年也要在哈尔滨过(笑)

南方小土豆要被冻僵力(悲)

Day 0.5

飛ぶニャン~

该说航班延误是传统吗,反正这次多等了半个小时,而且还不是廊桥是摆渡车,麻了。

登机!走起!

很久很久以前坐过飞机,不过那是小学的时候了,记忆已经模糊了。

上升能明显感觉到耳朵不适。多做吞咽就行。之后平稳了就可以放松一点了。我们的航班是饭点时间,因此还有飞机餐。我直接进行一个盛宴,吃了得有两份餐品。鸭肉拌饭,他就是没有鸡鱼双拼的量大啊。不管是口味还是用料都被鸡鱼双拼碾压。喝了点苹果汁,有点奇怪的甜味,可能用了代糖吧,而且还有点冰,要是有常温的就好了。

休整ing

抵达旅馆!环境差强人意吧。感觉室内还蛮热的,准确的说是热的一逼:中央供暖无法调节。只能睡觉前把窗户打开以降低室温了。

Day 1

早上起来发现没啥吃的,周围只有一个卖的死贵的便利店,只能把前几天买的泸溪河吃了。京东超市不香吗我请问了在哈尔滨啊,他京东也得次日达啊

起来转了一圈,发现没我想象中的冷。实际上,只要带了手套/不把手露在外面玩手机,就不会太冷。耳朵倒是快被冻掉了,只能带上羽绒服自带的帽子。要是有个棉口罩的话,嘴部也不会冷,但我不喜欢眼镜上全是雾,遂作罢。

音乐广场

早上的安排是去音乐广场看大大大雪人。

哈尔滨音乐广场坐落在松花江畔,里面有许多音乐相关的雕塑和展示,其中包括十六个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音乐天使雕像。

不过,要说最吸睛的地标,那必定是大大大雪人了!

大大大雪人,有两层楼那么高

江上还有冰雕,就在远处远远地看了几眼,之后就去吃东北铁锅炖了。店名叫柴火老院铁锅炖,味道很正宗。可能是店老板的小孩,站外面卖冰糖葫芦,四元一串。尝了一下,确实好吃:去核山楂在零下七八度的室温中已变得甜脆甜脆,宛如吃冰激凌一般。

冰糖葫芦,他就得在零下吃啊。


断片其一『司机』

哈尔滨的司机,开车很“痛快”。

一上车,他就跟你热情的嘘寒问暖:要去哪儿?不习惯暖气温度自己调。晕车不?摇个车窗吧,不过别太大,免得冻着您。出发后,便是唠唠两方的居住地,顺带夸夸哈尔滨。嘴上动着,身体也不歇着。车技那是一点不含糊:没车就一脚干到50迈,然后缓缓减速,快到红灯前了再刹重一点,宛如过山车一般。看到前面拥堵的路口也是不带犹豫,直接绕行。要是按照“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倒也没问题——只是这金钱也没省下来。


选的铁锅炖是柴火老院铁锅炖。凉菜很好吃,甜口的。排骨铁锅炖不错,很入味。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午吃过铁锅炖之后,就动身去了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建设;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在现址进行重建;直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圣·索菲亚教堂建设完成。

我们是下午去的,若是晚上去还能看到灯光装饰,想必会更美罢。

经典的拜占庭式大洋葱穹顶,天青石色非常亮眼。

索菲亚大教堂的对面就是新一百,进去转转。

新一百的前身是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它曾是全国第一家国营大型百货商店,1947年曾一度位列全国著名十大百货商店之一。

里面大多都是买吃的——全国各地的美食都有。之后便是种种纪念品——俄罗斯套娃、俄罗斯巧克力为什么没有俄罗斯大贝塔

真正的战斗民族好物不给卖(笑)

断片其二『酸奶糕』

小红书上铺天盖地地推荐哈尔滨酸奶糕好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一块,分量还行,按个卖的,一个十元。

一口下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像馋了点香精的内蒙古奶条。嘿,您猜怎么着?原产地呼和浩特。

吃了一半我就开始后悔了,入口有奶味但不多,吃多了便是只有甜腻的感觉。不知是因为气温低还是嗯造卡拉胶的原因,刚入口还不是特别好嚼。吃了三分之二已经感觉非常腻歪了。 我怀疑这东西就不是一个人吃的,应该切了摆在盘子里分食。

整体评价:烂,报吃。


嚯嚯嚯这都有冰糖青椒吃喔

中央大街

逛完了商场,走过一条街就是中央大街街区。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在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后在文革的背景下,于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改回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2023年11月,中央大街被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宽广的步行街。缺点是没有自己的撒硕,但是贴心的把“共享撤硕”的位置标了出来。去个洗手间还要跑去KFC,嘻嘻。

来中央大街必吃的小吃非马迭尔冰棍莫属。马迭尔冰棍一定要买马迭尔宾馆边上那家,宛如小报亭一般的售卖点。价格不含糊,原味的5元一根,其他的价格在10-20左右。出餐也极快:一分钟不要就能下一个——毕竟都是冻好的,只要按照口味拿就行了。

买了一根椰浆黄桃的,10元。椰浆味没尝出来,黄桃味有但不多,可能是寒冷麻痹了舌头的味觉感知吧。希望不是嗯造人工香精。忘记戴手套了,冻死。 在哈尔滨吃冰棍,这其中最难的不是嘴发冷也不是排长队而是冻手。

价格实惠、好吃不贵的马迭尔冰棍

“评价:9/10 绝赞!”

防洪胜利纪念塔

走到尽头,穿过地下通道,就来到了位于松花江南岸的防洪胜利纪念塔

哈尔滨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

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防洪胜利纪念塔

晚上吃了顿大餐。现在想想,这还是第一次出去吃年夜饭黏液♂饭呢。

Day 2

昨天晚上买好了冰雪大世界的门票。上午直接休息了,爽睡10点然而并不爽,BYD小登熬夜到四点多搞得我一宿没睡

你把茉莉花华恋都整无语了

冰雪大世界

穿过松花江,就来到了位于太阳岛西区的冰雪大世界。这已经是第二十六届冰雪大世界了。

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为主题,整体面积扩大到100万平方米,总用冰用雪量达30万立方米。整个园区围绕亚冬会进行创新设计,共设有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东亚区、中亚区、西亚区、南亚区、东南亚区、雪山光影区和冰雪欢乐汇区九大分区,将亚奥理事会成员的42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标志性景观,以冰雪的形式在园区进行还原,呈现各国景观数量为历届之最。

一下车就看到了很有意思的地砖:

镂空出雪花纹的地砖,巧妙地与雪结合

这种镂空的地砖,落在上面的雪会被踩实嵌在里面,没被踩进去的雪会被风炮吹走,就会形成这样子的雪花纹。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还好带了学生证,可以买六六折的学生票,不赖啊我看。入园可不用身份证,直接测你的码就行,买学生票的还得出示自己的学生证。

然后就开始抢摩天轮的票。第一轮抢没抢到,原因是没掌握技巧:提示“活动太火爆”不用管,直接叉掉继续抢就行,不需要退出去。

在抢第二次前,又在园内转了会儿。四点左右,冰雕内的灯就会陆陆续续打开。四点到五点的这段时间其实是最适合观赏的:天不算黑,又可以看清灯,能同时欣赏到冰与灯的美;若是再晚一点,灯光便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了:冰雕毕竟是冰雕,灯仅能作为锦上添花的设备。

结果第二轮的时候抢到了,但是父母没抢到 TuT 只能自己去看了。

看完之后就回去了。出园的时候已经是六点了,人超级多。有地方排队打出租车,排了整整半个小时才上车。

齐齐哈尔烤肉

打车到三尺巷杀猪菜,小红书说这家的菜味道很好。进去一看,爆满,前面还有十桌,遂作罢。在附近转悠了一下,找到一家齐齐哈尔烤肉。时间紧任务重,就是你了。

烤肉的盘子很有意思,最下方有个螺钉用来放油
  • 点了四盘肉,一盘50,实际量不是很多。
  • 素拼有紫苏叶、香菜等,没吃过的会觉得很新鲜。紫苏叶包烤肉的味道很独特,一开始受不了,后面越嚼越香。

断片其三『老板娘』

在外吃了两三顿,似乎声音洪亮、豪爽大气的老板娘,已经成为了哈尔滨餐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店老板,她未免太过热情:若是不点酒水,会亲自给你倒开水凉着;店里活少了,又会坐边上跟你有一句没一句的唠嗑;作为店小二,她又未免过于娴熟:手指在控制屏上游走,末了吼一嗓子“106桌!溜右(肉)段加俩老雪(花啤酒)!”临走了又是一句:“谢谢大妹儿啊!新年快乐啊!”

让I人无法讨厌的E人,可能就是这样子的吧。 难道东北人都是天生的E人吗?


Day 3

早上起来直接嗯造之前买的康帅博泡面。西红柿鸡蛋牛肉面不好吃,料包有四包,料却没多少。口感上不如金汤肥牛面,至少人家的汤口味还凑合。

东北虎林园

虎林园还蛮远的,打车花了快50,贵啊。看位置的话在太阳岛边上。冰雪大世界在太阳岛的西南位,虎林园则在太阳岛外面的东南位。

东北虎林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松花江北岸,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与太阳岛风景区毗邻。其中虎园占地36万平方米,是出于挽救和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东北虎而建立的园林。东北虎林园现建有成虎园、幼虎苑、科普展馆各一处。成虎园36万平方米,散放着30只野性猛虎,游人须乘专用旅游车漫游于群虎之间。

虎林园是门票与观光车一起捆绑,观光车分为普通车和惊险车[1]。普通车的门票110,学生票65,感觉还是小贵了。


断片其四『笼中虎』

我一直不喜欢去动物园。

看着动物被关在笼子里,我总会感到一种无力感。束缚起来的自由并不是自由,只是人类安慰自己的一种说法罢了。园里的老虎可能还有野性,但不多;撕咬着游客施舍的野鸡是它们仅存的骄傲。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没有虎林园,老虎早被收拾掉了。


虎林的游览时间极短。我们做的普通车,可能半小时不到就结束了。因为去得早10点也不早啊,加上买票时选的普通车,没排多久队就进去了,反观边上的惊险车,密密麻麻的人群,目测得排一个多小时罢。 原来惊险指的是寒风里排队被冻死很惊险啊。

哈尔滨市博物馆

逛完虎林,先回旅馆休息了会。岩神、啟動。然后就是睡觉,一觉睡到14:40。

赶紧穿衣服收拾下,在15:15坐上车。哈尔滨市博物馆停止入场时间是15:45,时间还是有点紧的。中间还得横穿中央大街,又要等好久,好在赶上了。

哈尔滨市博物馆成立于1994年12月10日,是一座集收藏展览、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博物馆群。哈尔滨市博物馆分为七栋楼,主展区有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城市历史展馆、文物馆、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欧洲铜版画收藏馆、当代影像艺术馆等13个开放展区。

时间不多,就跳着看了。二号楼先去看了钟表展和煤油灯展。

周围全是琳琅满目的老式钟表,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

煤油灯 vs 油灯 你们知道吗?

煤油灯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煤油灯源于油灯区分于油灯。

一是从年代上分,凡年代久远,1853年以前生产的都属于油灯。但是后来也生产和使用许多油灯,像煤油灯和电灯也交叉重合使用了许多年一样。二是从燃料上分,煤油灯,对燃料的要求是严格的,仅限于煤油,清油和柴油。而油灯,几乎当时所有的油都可用,麻油,豆油,酥油,动物油等,也包括从地底渗出的原油。三是从灯具的特点分,煤油灯对盛油的油壶的要求考究,必须严格封闭,以防止油料挥发和防火安全。煤油灯都装有燃烧器(灯头),油灯则可封闭可半封闭也可不封闭乃至饭碗,食碟都可以替代。绝大多数煤油灯都有罩,绝大多数油灯都没有罩。四是,从灯芯儿上看,煤油灯的芯,必须和出芯口匹配,是专用的织物,油灯的芯儿,则可灵活选用,乃至棉花,布条,绳头,纸捻等都可。五是从燃烧效果看,煤油灯燃烧更充分,更合理,亮度高,稳定性好,油烟相对少。

中央大街&圣·索菲亚大教堂(夜景版)

从哈尔滨市博物馆步行十分钟就是中央大街。我们到的时候是17:00,此时灯已全部打开,金碧辉煌的,非常好看。

不得不说马迭尔冰棍是真好吃。又买了个原味的吃,纯粹的奶味。神仙甜品了属于是。

再从中央大街步行15分钟,就来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开灯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惊艳。

灯光映衬下的教堂

回去的路上看到有冻梨,想了想还没吃过,于是买了点。可能是冷冻后果糖渗出的原因,外面黏糊糊的。

硬邦邦的冻梨,宛如台球中的黑球

三尺巷杀猪菜

今天又去了昨天没去成的三尺巷杀猪菜

点了杀猪菜、溜肉段、椒盐蘑菇、酸菜猪肉水饺、冻梨汁。

  • 杀猪菜量看着多,实际上肉并不多,而且并没有猪杂。酸菜味道还行,但整体较为一般。6/10
  • 溜肉段好吃,外脆里嫩,淋的酱汁也没有让外壳变软。9/10
  • 椒盐蘑菇外面裹得面不少,口感吃起来厚实一点。还行吧。8/10
  • 酸菜猪肉水饺没我想象中的酸,感觉酸菜味偏淡。可能这就是原本的味道?反正感觉没太大区别。7/10

断片其五『交通』

哈尔滨的交警都不管副驾驶系没系安全带。因为亚冬会的召开,路况已经很复杂了,交警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看监控。除非想现场查到你你没系,那确实会罚。其他时间,只要没查到你,一句话:开车不出事,随便开就行。

这交通还是太随心所欲了,一如东北人大大咧咧的性格。但哈尔滨没有武汉那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织的乱象——毕竟,路面情况根本不允许你骑自行车与电动车。同学说天气变暖后就会有共享单车投入使用,在天冷之前又会被收回,总感觉像是赛博迁徙一般。


Day 4

哈工大&航天馆

直奔哈工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是“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学校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等多个名称变更。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49年,哈工大开始招收研究生。1951年,学校被确定为全中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

说来之前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还能报哈工的本硕连读,对面还打了好几个电话,后来拒了,哈哈。

太美丽了哈工大

手工水饺

逛完哈工大之后去附近看了看。本来想吃明泉特特的,听说他家草帽饼和酱骨头不错,结果在门口看了一眼又走了。一得阁拉米的。

哈工大门口是个五岔路口。沿着正北方向走,路上不少餐饮店都关门了。好不容易看到一家手工饺子馆,想了想哈尔滨睡觉也是特色,于是进去尝了尝。

选择还不少

点了鲅鱼、梧桐花、猪肉酸菜和肉三鲜。说是手工水饺,但是端上来之后看不到一点指纹。不知道是馅料手工调的还是面皮手工擀的还是机器手工开的。

“梧桐花”是个什么馅?

此“梧桐花”非梧桐花的树,而是东北这边对小鱿鱼的称呼,因其炒熟后是细小的紫色,形似梧桐树的花而得名。

梧桐树的花。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 鲅鱼馅:能尝出来鱼味,馅料嫩滑,口感不错。9/10
  • 梧桐花馅:有一点点腥味,不过整体还能接受。味道很新奇。8/10
  • 酸菜猪肉馅:和前几天吃的相比酸味淡了一点。8/10
  • 肉三鲜馅:常规味道。8/10

中华巴洛克街区

逛完哈工大校史馆之后就打车直奔中华巴洛克街区

“巴洛克”是17世纪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它的建筑豪华而富有激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色彩浓烈,装修富丽,雕刻细腻,被公认为欧洲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吸引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使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大都市。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而巴洛克建筑的热烈与繁华,刚好迎合了他们的“炫富”心理,照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鉴于道外“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传统的中式四合院作为“居住和仓储空间”被运用到了建筑中。后世,这种风格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转了一圈,真的没啥好看的。吃的也贵,种类不多。感觉真不如老门东。


断片其六『冰糖葫芦』

好的冰糖葫芦,需要在糖衣与山楂之间做出均衡。糖不能放太多,不然糖衣太厚,会导致根本咬不动;糖放太少了,又会使得冰糖葫芦发酸,不好吃。山楂也不能选太大的,否则两口一个,很不方便咬;太小了,又显得果子不大分量不足口味不正。

第一天在铁锅炖门口吃的冰糖葫芦就非常好。糖衣厚度恰到好处,一口咬下去,是脆的,能听见玻璃碎裂之声;山楂大小也刚好:去核是用机器挖去中间,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导致剩下的果肉少了一点,但大小却刚好一口一个。在中华巴洛克买的冰糖葫芦,糖衣太厚,且山楂个头偏大,导致第一口极难咬动。


Day 5

上午休息休息,摸了。狠狠睡觉~

明泉特特

感谢 @qyuqxun !

社团同学有老家在哈尔滨的,直接请了我一顿😋

明泉特特的时候有点晚,草帽饼和凉菜都卖光了。点了锅包右和酱排骨。

  • 锅包肉:分量很足,但是尝起来偏酸。7/10
  • 酱骨头:煮的很烂,肉很香。8/10

哈工大(夜景)&地铁站

哈工大(夜景版)

地铁站内部还蛮好看的。灯光很足,宛如酒店大厅一般。

哈尔滨地铁站内景 哈工大人最爽时刻(确信)

Day 6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731的票太难抢了。免费参观,但是需要提前三天预约,每晚八点放票。之前晚上卡着点抢,结果小程序直接崩了,抢到票也没有反馈。最后第二天才发现自己抢到了。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离市区蛮远的,好在有地铁。坐一号线到底站新疆大街就行了。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从事人体实验、动物实验、生化武器研究生产等战争犯罪活动的历史遗迹。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曾以石井部队、东乡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名义从事人体实验、动物实验、生化武器研究生产等战争犯罪活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开始,在哈尔滨平房建立细菌武器研究生产基地,将6.1平方千米的土地作为特别军事区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逃之际炸毁了大部分建筑。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现有本部旧址、焚尸炉旧址、冻伤实验室旧址、病毒实验室遗址、锅炉房遗址等23处旧址。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存相对完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是日本军国主义违背国际公约,用活人进行冻伤、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的大本营,是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掠夺资源、践踏主权的重要罪证。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是爱国主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和平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记录历史、警示世人的重要阵地,更是落实中央确定的“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精神的重要历史遗址。

黑色的展览馆,给人一种庄严而压抑的感觉

李家猪蹄

看完回来已经11点了,就在酒店周围随便找了点吃的。

大份烧烤杂烩

量不少,价格也不低,不过分摊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卤肘子不赖。

亚布力

晚上出发去亚布力!

富丽堂皇的哈尔滨站

青云小镇的时候已经快10点了,又黑又冷,就睡了。

Day 7

早上起来简单吃了点早饭。感觉还不错?

种类不少,但是咖啡和饮料淡出鸟来

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

权限牌蓝245可以进运动员准备区、新闻运行区和电视转播区。

临走前见工作人员从那个空中技巧的缓冲坡滑下来。太吓人了,45度的雪坡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停不下来,不逊自由落体的速度。手指都扣得没知觉了。也算是弥补了没能滑冰滑梯的遗憾。

Day 8

今天计划去雪乡。前天在京东买的快递也到了。 来一人一句京东牛逼来,这么大的雪还能保证后日达,你东哥永远是你东哥啊。

冰雪画廊

冰雪画廊其实不在黑龙江省境内,而是在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交界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

接送我们的是辆小面包车。车内用发动机的冷却热气取暖,还专门接了管子到车窗边上,方便除霜——在外面-20°C的气温作用下,车窗上的水汽会立刻凝结成霜。

暖气管吹出的小天地

第一印象:雪,全是雪。放眼放去,没见过这么多的雪。


断片其六『北国的雪』

北国的雪,因气候较为干燥,雪也是干雪:用手一捏,极难成球,轻轻一碰就会散开。用手一捧,更是如沙如尘,从指尖滑过,风一吹,又四散开来。南国的雪感觉则不一样,有一种湿哒哒的感觉,宛如太空沙一般。捧起来极容易定型,随手一捏便能固定,用力捏一捏仿佛还有弹性。踩在脚上的感觉也不一样:北国的雪“咕叽咕叽”,南国的雪“啪嗒啪嗒”。


物价太贵了,不建议采购。有学生票这点倒是好评,但是也没想象中的惊艳。对南方人而言,初见可以,但很快就腻了。

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了,公路上啥灯都没有,还在飘雪。我看着路面都心里发慌。师傅倒是很淡定,看来是见得多了。


  1. 惊险车:外观与普通车无异,但是车窗玻璃上面有小孔以便于游客投喂食物。